查看原文
其他

“90后”孙女为独居奶奶装上摄像头,成“网红”后却发现:奶奶更孤独了

蔡依佳 雷册渊 上观新闻 2022-09-21

“幸好家里装了监控,很难想象,如果没有监控还原真相会怎么样。”


“有监控又如何?再强大的科技也比不上家人真实的陪伴。”

这是一场意外引发的热议。

今年7月,家住上海的94岁老人胡阿婆站在床上放东西时不慎摔下,后脑着地,不幸离世。事发时,一直坐在旁边玩手机的保姆却对胡阿婆的家人谎称,老人是坐在床上摔下的。家中的远程监控摄像头记录下了这一切。视频一经发出,人们在对保姆的行为感到愤慨之余,远程看护的话题亦被反复提及、讨论。

近年来,集家庭安防、远程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家用智能摄像头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“标配”身在异乡,或是那些无法时刻陪伴在侧的亲人们,选择通过这样跨越时空的技术手段触达彼此,尽可能地离亲人更近一些。

然而,在家中装上摄像头的人们日渐发现,摄像头陪伴下的亲人们似乎更加孤独了。科技改变生活的同时,那些真实的情感需求和隐私安全又该何处安放?


遥远的陪伴

当杨妮的声音第一次从摄像头传出时,奶奶被吓了一跳。

那是2021年10月的一天,奶奶正坐在客厅吃年糕,吃得很香。杨妮打开手机上的远程监控软件,刚好看到了这一幕。她觉得好玩,笑着问:“阿婆,你又在偷吃什么呀?”

突然听到孙女的声音,奶奶吃了一惊,赶紧放下筷子四下张望。

“我在电视柜上!”杨妮向摄像头那头喊道。

杨妮大学毕业后在东莞工作、定居,弟弟上了寄宿制高中,茂名老家就只剩下奶奶一人。去年奶奶摔跤被邻居发现后紧急送医,更让家人紧张,杨妮想到可以在家里装个摄像头,“至少下次再出什么意外,我们能够及时发现。”

后来,为了让奶奶也能看到自己,杨妮把单向远程监控摄像头换成了一台可以双向视频的智能屏。这样一来,隔着一块屏幕,身处异地的祖孙两人终于能够常常“见面”了。

奶奶知道,孙女可能此时就在那个黑黢黢的镜头后面看她,就常常一个人站在电视柜前,把好东西对着镜头分享。   图片源于监控截图

通过摄像头和亲人远程“见面”的还有身处河南郑州的余娜。

留在老家的女儿刚满一岁,正是学步好动的年纪,在外打工的余娜夫妇不能将她带在身边,就在网上购买了一款可以24小时实时记录家中画面的远程监控设备。一颗白色摄像头,高悬在距离郑州500多公里外信阳老家的院墙上,摄像头背后,是余娜夫妇满心的愧疚和牵挂。

装在距离郑州500多公里外信阳老家的摄像头,能让余娜实时看到一岁多的女儿。   图片源于监控截图

每天下班后,余娜就会和丈夫一起,花上一两个小时翻看当天的监控录像。镜头里,女儿哭了、笑了,他们的情绪也跟着一起起起落落。工作一有空闲,他们也会打开监控软件看一看女儿在做什么。只要女儿出现在屏幕里,他们就喊她,“宝宝吃饭了吗?”“乖不乖呀?”“什么时候睡觉?”……

余娜说,自己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去弥补对女儿的那份亏欠,也借此来安慰曾经留守的自己。

越来越多人像杨妮和余娜一样,选择用家用摄像头来解决老幼看护、宠物监控和安居防盗等问题。

这些设备的均价在200元左右,不仅有拍摄和记录功能,还能够实现实时语音或视频对话,有的还具备“哭声监测”和“人形识别”等功能。它们的操作也很方便,只需将设备维持在通电状态下,在手机App中联网操作即可。借助这些智能监控设备,“遥远的陪伴”成为现实。

触不可及

空闲时翻看监控记录成了杨妮的习惯,可监控看得越多,杨妮有个感受就越强烈:奶奶好像越来越孤独了。

镜头里,奶奶喜欢待在客厅,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。她会坐在杨妮爸爸买的红色躺椅上,只是望着门口发呆。以前奶奶会随身携带老人手机,一听到铃声就立刻摸出来,笨拙地乱按一通,接通后放到耳边,听到家人的声音时她才会露出久违的笑容。现在她还会带上智能屏,把它放在旁边桌子上,一直盯着屏幕,时刻期待着家人的出现。然而多数时候,这样的期待都会落空。

看着镜头里奶奶落寞的模样,杨妮觉得心酸。

监控看得越多,杨妮有个感受就越强烈:奶奶好像越来越孤独了。   图片源于监控截图

有一次,她跟奶奶约好了晚上8点通话,却因身体不适一觉睡到了9点半。回看监控录像时她看到,没接到电话的奶奶十分着急,攥着手机在客厅走来走去,还走到摄像头前大声呼喊自己的名字,一直没有得到回应。于是奶奶打着手电筒去找邻居帮忙,才拨通了杨妮的电话。“我实在太难受了。看到奶奶的样子真是既内疚又感动。”杨妮回忆。

这样的失落,一位同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远程监控视频的博主等等也有同感:“我以前一直觉得,离开家乡去见识不一样的世界,是一件值得憧憬和高兴的事。但透过监控让我反思,如果对亲人连基本的陪伴都做不到的话,在外打拼好像会很力不从心。”

对他们而言,远程监控虽然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交流,但距离的拉进永远无法替代人与人之间真实的陪伴,触不可及的背后往往潜藏着更多安全感的缺失

余娜的女儿只有一岁多,对摄像头没什么概念。最初爸爸妈妈的声音从摄像头里传出来时,她非常惊奇。但随着次数的增多,女儿渐渐习惯了这样的交流方式。“有时她自己在院子里玩着玩着就跑到摄像头下面去喊‘爸爸妈妈’,她可能觉得爸爸妈妈就是在摄像头里的。”余娜说。

每天余娜都会和丈夫花一两个小时翻看当天的监控录像,弥补不能陪伴女儿成长的缺憾。   图片由受访者提供

余娜说自己最不能接受的,就是每次从监控里看到孩子小小的身影出现在摄像头下,直勾勾地盯着摄像头喊“妈妈”。

今年7月,家里经济状况好了一些,余娜立刻把女儿接到了身边:“再也不用在摄像头里面陪孩子了,女儿也再不会成为第二个当年留守的自己。”

隐私何处安放

在淘宝、京东等电商平台,以“远程监控”“家庭监控”“家用摄像头”等关键词进行搜索,就能轻松地获得一款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的相关产品。人们总是期望通过这种跨越时空的技术手段离亲人更近一些,但这种跨越总是有限的,有时还潜伏着危机。

B站科技UP主余军是一名程序员,他通过在网上购买的监控设备和自己强大的编程能力,在家构建起了一套由8个摄像头组成的智能监控系统,能够实现移动侦测、高空抛物免责、天台观景等功能。他还把这套系统和自己的微信关联,以便随时获取监控设备捕捉到的突发状况。比如,要是有人在他家门口徘徊,摄像头旁边的灯就会自动亮起并开启拍摄模式,再把拍到的视频实时传到余军的手机上。

余军对自己的这套杰作颇感骄傲,但他不曾想到,即便自己身为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士,还是留下了安全漏洞。

由于余军经常拍摄科普视频上传到视频网站和粉丝交流,可能是某期视频中的一次疏忽,他暴露了自己的IP地址,“相当于把我自己家的钥匙放在了门口的鞋柜上。”而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一位粉丝入侵了他的服务器,看到了他家的监控画面。

“他其实没什么恶意,入侵之后马上就给我发消息了,但让我觉得很惭愧。”余军说,粉丝的行为让他至今心有余悸,后来他抓紧提升了监控系统的安全等级,防止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。

科技UP主余军在家构建起了一套由8个摄像头组成的智能监控系统。   图片由受访者提供

“其实黑客入侵家用摄像头的现象非常普遍,非专业人士很难察觉,一般人遇到了也常常束手无策。”余军直言不讳地说。

近年来,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远程监控摄像头的安全漏洞,使用黑客手段破解、控制摄像头、偷窥他人隐私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,更有甚者还将这些非法获得的隐私画面置于网上贩卖,严重侵害他人的隐私权。

记者以“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”“摄像头”等为关键词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搜索,共搜到了46篇文书,其中大部分案情类似,都是通过QQ群非法获得网络摄像头账号和密码,并通过某些App进行在线控制与观看。

余军告诉记者,市场上很多小成本的摄像头都不安全,其技术等级比较低,很容易被破解。早在2017年,国家质检部门就曾发布智能摄像头质量安全风险警示,在所采集的40批次样品中,经检测有32批次样品存在安全隐患。2021年以来,中央网信办会同工信部、公安部、市场监管总局持续推进对摄像头偷窥等黑色产业的集中治理工作,公安机关依法严打提供摄像头破解软件、对摄像头设备实施攻击控制等违法犯罪活动。

针对摄像头等远程监控智能设备泄露隐私的个人维权,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、副教授韩旭至介绍了三种维权方式,第一种比较紧急、泄露隐私的情况,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;第二种是向网信部门投诉,比如某些品牌的摄像头经常被黑客攻破,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,其有保护用户信息的义务,投诉受理后,网信部门会依法进行处理;第三种就是信息泄露对个人造成损失,个人可以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》要求进行赔偿。

余军仍在不断测试和提升自己监控系统的安防等级,他理解现在远程看护的巨大需求,却仍对安全问题放心不下。一个摄像头的背后,可能是家人对独居老人、留守儿童的牵挂,也可能是黑客窥视的眼睛。

(应受访者要求,文中杨妮、等等、余军为化名)


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原创稿件,未经允许严禁转载

作者:蔡依佳 雷册渊
微信编辑:佳思敏
校对:SYL
◢ 猜你想看↓↓
上海新增无症状感染者,居住地公布!一地连续检出社会面感染者:全员核酸、地铁站临时关闭…社区传播风险较高→
极为恶劣!立案调查!
iPhone14太火爆!有黄牛加价千元回收暗紫色Max...华为Mate50“捅破天”正面硬刚,胜算几何?
更多精彩内容,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


“分享点赞在看,一气呵成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